首页联系我们
点赞(0)
评论(0)
上一篇
下一篇
【网络中国节·端午】端午节,跟着民俗学养生
源稿: 发布时间:2020年06月25日 11:34:27 编辑:虞杰
(0)

  端午又叫“阳节”,有道是“吃过端午粽,棉衣远远送”,象征着阳气开始旺盛。

  端午节,在我市农村都要进行一次大扫除,门上要插菖蒲、艾叶,以驱阴、驱鬼、驱邪。家院四壁和家具农具,要喷雄黄酒以灭蝇、蚊、蛇等。这一天,全家人都吃“五黄”:黄瓜、雄黄酒、黄鳝、黄鱼、咸蛋黄。据说,喝过雄黄酒不会发痱子、生疥疮。喷完雄黄酒后,大人们还要在小孩子的额头上用雄黄写上个“王”字。

  这些年,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,我市的端午文化活动也越来越多了,在南溪江上还能看到划龙舟。

  但是,端午也是中医时令病“暑病”的开端,早在《黄帝内经》中就有暑病相关描述,并认为暑病乃冬季寒邪伏藏体内,至夏而发的伏气温病。因此,古人还把端午节称为“卫生节”,从这时候开始,人们要预防夏季传染病和各类寄生虫。


  赛龙舟,调节气血

  “咚咚咚……”伴随着一阵鼓点声,一条龙舟在南溪江面上飞驰,吸引了不少在江边散步的市民注意。

  上个月,市凌风龙舟俱乐部举行“龙上水”仪式,祈求风调雨顺,国泰民安。“在下周端午节前,我们还将举行一次江上划龙舟活动。”凌风龙舟俱乐部队长赵东风告诉记者,在每周六的晚上,如果天气好,江面适合划舟的话,他们也会进行划龙舟活动。

  划龙舟一直是端午节的传统运动项目。那么,划龙舟除了是一种民俗的传承外,对养生又有什么作用呢?

  端午时节是一年中阳气至盛的时段,天气较烦闷,假如工作压力大,人体生理气血运行不顺,容易烦躁忧郁、心悸胸闷。情绪的变化,会影响脏腑的功能,亦可导致精神疾患,如喜伤心、怒伤肝、忧伤脾。夏季养生,宜使脾胃心肺之气调顺。所以除了药物、食疗及平和心态外,也应同时加强运动。

  目前,龙舟竞赛、水中抢鸭、远足登山等民俗运动在民间流传。适度的有氧运动,出出汗,可以达到内外通达、阴阳平衡、强健体魄的作用。

  除此之外,从这个时节开始,要注意夜卧早起养阳气。《黄帝内经》强调“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”。端午期间,白昼时间更长,所以睡觉应更晚一些,早上起得更早一些。夜卧适宜10点半左右,早晨6点左右起床,头脑更清醒,也不容易犯困,精力更旺盛。


  善用艾叶,驱蚊虫

  民谚说:“清明插柳,端午插艾。”艾叶,作为中医常用的中草药,性温,具有散寒除湿、温经止血等功效。据说,民间有“悬艾人,戴艾虎,饮艾酒,食艾糕,熏艾叶”的民俗。有的人家在堂屋、床头等处也挂上艾草。

  端午时节空气潮湿,而艾叶的芳香清新,能祛除毒气,除污浊,净化空气,保持室内清洁卫生,起到消毒预防疾病的作用。民间有种说法:艾草可以治百病、招百福,挂在门上可以祛除各种毒物,使人身体健康。所以古人称“艾”可以“避邪”,至今有“家有三年艾,郎中不用来”之说。


  吃“五黄”,提精力

  农历五月,江南人称“五黄月”,因有五种带“黄”音的食物上市而得名。五黄中,因为雄黄酒有毒性,一般用普通黄酒替代,另外,也有用黄豆代替咸黄蛋。在端午节的中午,最适宜吃五黄餐,就是把五种黄颜色的食物混在一起吃。因为中医理论认为,端午节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,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间节点,可利用“五黄餐”,抑制霉运、提升自己的精力。

  黄瓜:端午节是黄瓜上市的季节,加之此时潮湿闷热,而黄瓜性属寒凉且富含汁水,端午时节吃点凉拌黄瓜生津解渴又消暑开胃。

  黄鳝:经过一个冬天的蓄养和一个春天的复苏,端午时节的黄鳝肉质细嫩,营养丰富,不仅食味好,而且具有滋补功能。民间素有“端午黄鳝赛人参”的说法。据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黄鳝有补血、补气、消炎、消毒、除风湿等功效,民间用以入药,可治疗虚劳咳嗽、湿热身痒、痔瘘、耳聋等症。

  雄黄酒:神话传说《白蛇传》中,白娘子饮雄黄酒,现出蛇身的原形。故民间便认为蛇、蝎、蜈蚣等毒虫可由雄黄酒破解,端午佳节饮黄酒可以驱邪解毒,身体健康。

  黄鱼:黄鱼平时喜欢栖息在较深海域,4月至6月在近海洄游产卵,秋冬又回到深海区。端午时节,大黄鱼会乘海潮而来,所以成为端午前后的时令菜。这时的大黄鱼长得体态肥胖,肉质最美味。黄鱼通体金黄,口唇朱红,被人们赋予富贵祥和的文化色彩。闽东民间素有以大黄鱼作为上等礼品馈赠至亲的风俗,端午节尤为盛行。端午送大黄鱼,蕴含美好的期盼。

  咸蛋黄:咸蛋黄没有黄鳝、黄鱼和黄瓜的时令性,因为有个“黄”字,于是也进入了“五黄”的行列。端午吃咸蛋黄,寓意着健康平安。蛋黄以出油“颜色红而油多”为上品,也正因为如此,高血脂、高血压的人群最好不要吃咸鸭蛋。


  □记者 吕鹏


推荐文章
相关新闻